中国“彩虹鱼”科考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探索海洋最深处的科学奥秘
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近日迎来中国“彩虹鱼”科考团队。他们乘坐“沈括”号一路远航来到这里,探索海洋最深处的科学奥秘。


我国科学家提出单向量子声子激光技术方案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景辉,提出了一种单向量子声子激光技术,既能实现信号高保真度的定向放大,又可明显抑制反向噪声对芯片功能的干扰或损害。


通讯业或将成碳排放大头 专家呼吁少用手机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两位教授的研究表明,智能手机能对环境造成持续影响,通讯业或将逐渐成为碳排放大头。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刹车” 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据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消息,12月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了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我国内源磷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取得突破
我国在内源磷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发出的一种基于改性粘土矿物材料与水生植物协同的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可有效解决内源磷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最新研究表明,太空飞行对人体免疫系统的B细胞浓度几乎没有不利影响
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美国和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太空飞行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部分——B细胞浓度几乎没有不利影响,这项研究让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以及未来将执行深空探测任务的宇航员暂时吃下一颗“定心丸”。


中科院金属所等科研团队发现固态物质新结构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陈春林与日本东京大学教授Yuichi Ikuhara、重庆大学副教授尹德强等人合作,在陶瓷材料中发现了区别于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的固态物质新结构——一维有序结构(或称为一维有序晶体)。


美研制出迄今最小三维晶体管
美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的三维晶体管,尺寸不到当今最小商业晶体管的一半。他们为此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微加工技术,可以逐个原子地修改半导体材料。


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巴黎协定》实施行动计划公布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10日联合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巴黎协定>实施行动计划》,并共同成立全球能源互联网智库联盟。


我国研制出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电机伺服驱动精密模压成形机”
我国科学家历经6年,研制出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电机伺服驱动精密模压成形机”。相关研究成果的落地,有望突破玻璃光学制造技术、装备和工艺上的国外封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