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布首个AI阵列式探地雷达
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5所获悉,该所27日发布了新型探地雷达“鹰眼-A”。这是我国首个全阵列式三维体制的探地雷达,标志着我国无损探地技术完成了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


2018年全球十大新兴技术
在不久的将来,技术革新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国能源植物增产技术获印度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从中科院版纳植物园获悉,该园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申请的一项关于能源植物小桐子专用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的技术,获得印度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洞察号”成功登陆火星 即将开始对火星内部深层结构的探测
“洞察号”是继2012年“好奇号”探测器后美国首个登陆火星的探测器,负责执行NASA首个火星内部深层结构探测任务,对火星地核组成及状态、地壳厚度和结构等情况进行调查,帮助科学家揭示太阳系内岩石行星的演化过程。


科学家解析如何看懂国际期刊投稿规则
在给英文期刊投稿之前,你确定已经明白投稿规范了吗?英文科技论文编辑公司意得辑 (Editage)日前进行的一项近700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77%的人认为搞清英文期刊的投稿规则并非易事,还有部分受访者对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的概念界定感到困惑。


《自然》研究称:人类活动可致未来降雨增加30%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气候变化使飓风卡特里娜、厄玛和玛丽亚带来的降雨增加了4%—9%,最高可能导致未来的风暴源降雨增加30%。


我国完成环形燃料元件零功率物理实验
燃料元件是反应堆的“心脏”,是影响核电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最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与其他职业相比,中国科学家工作时间更长但收入更低
调查显示,与其他职业相比,中国科学家工作时间更长但收入更低


NASA宣布“洞察号”成功登陆火星
“洞察号”是继2012年“好奇号”探测器后美国首个登陆火星的探测器,负责执行NASA首个火星内部深层结构探测任务,对火星地核组成及状态、地壳厚度和结构等情况进行调查,帮助科学家揭示太阳系内岩石行星的演化过程。


美国新开发“大脑门户”系统:四肢瘫痪病人也能用平板电脑
美国研究人员利用脑机接口技术,成功使3名四肢瘫痪病人获得了控制平板电脑的能力。他们只需想一想,光标就能随着心意移动并完成点击操作,无论是看视频听音乐,还是购物聊天,都能轻松实现。

